《岭舞極喜妙樂》
堪祖仁波切講解
上次我們有講到金剛舞,其實我講的是《岭舞極喜妙樂》,但是因為上次講的時候表達能力有限,所以這次要把它講的很清楚,它不是金剛舞,金剛舞跟這個舞蹈是不一樣的。金剛舞跟密法的某個壇城儀軌是有關係的,跳金剛舞之前都會先開啟壇城,然後要修連續7日或者是十日、十四日等等的,之後才會跳金剛舞,像是蓮師的金剛舞,需先修這個壇城連續7日之後才跳八變蓮師的金剛舞,這叫做金剛舞,這跟我們這一次講的《岭舞極喜妙樂》這個舞蹈是不一樣的。
跳金剛舞的時候都會帶著這個本尊的面具,還有一些裝束效仿著本尊去跳,像是蓮師的金剛舞它裡面有所謂的金剛王自在蓮師,這時候都會帶著面具以及蓮師的裝束來去跳。同樣的道理,跳蓮師釋迦獅子的時候也是一樣,要戴面具以及手持著釋迦獅子的法器來跳的,這叫做金剛舞。
像是文武百尊總共有一百個本尊,所以面具也有一百個面具,每個本尊的手幟、裝飾、裝飾品都不一樣的。基本上跳金剛舞有一些條件,這個舞者本身是要保持著正見,專注等持於空性中再去跳。那麼看見金剛舞的時候,也要心懷著清淨信來看金剛舞。像是跳蓮師的金剛舞的時候,這個舞者本身他自己也要有相當程度的證悟並保持正見來跳,去看跳金剛舞的人也是一樣,看有人在跳金剛舞的時候,心想我今天就見到了真實的蓮師,要心懷著這樣的清淨信。
《岭舞極喜妙樂》這個舞蹈跟一般的舞是不一樣的,因為著作者本身是米滂仁波切,所以它裡面有特別的含意,因此不應該把它當作是一般的舞蹈。
這個緣起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剛剛那個「岭」指的是格薩爾王,其歷史是悠久的,至今已有九百八十六年,有人說是至今已有一千年的歷史。這主要是因為歷史學家對他們的這個出生年齡的認知有所不同,所以才會有九百八十六年跟一千年這兩種不同的時間。著作者是米滂仁波切,米滂仁波切與格薩爾王之間相隔八百多年。
格薩爾王這個舞是怎麼來的?我們剛剛講至今九百八十六年前,西藏有一個民族叫做這個格薩爾,是他們的一個跳舞的一種方式。那米滂仁波與他們雖然是相隔八百多年,但在寫這個劇本的時候米滂仁波切說,我曾經是格薩爾王中一個勇士的化身,所以他就把這個部分寫下來,當時格薩爾王跟這些眷屬眾跳舞的時候是怎麼跳的及代表著什麼意義等等。
米滂仁波切出世至今有一百七十八年的歷史,他與格薩爾王之間是相隔八百多年,這是米滂仁波切親自寫下的歌詞,或者說是格薩爾王舞蹈的劇本。
這個故事的歷史至今也沒有很明確的史書,從現在開始往前推的話大概是六百多年前,在康區甘孜龍巴這個地方有一戶家庭被取名為「拉卡藏(Lakar Tsang)」,這個是宗喀巴大師取名的,「拉卡」是白袍的意思,白色的藏袍。這個白色的藏袍是毛製的叫做是(Lar Wa),這是藏語的用詞,它是毛製的。
他們家算是一個很大的家族,索甲仁波切是出生在這個家族,佐欽仁波切也是出生於此家族,那我是佐欽系統的。另外是宗薩欽哲,上一世宗薩仁波切的空行母也是生於這個家族,叫做康卓慈玲確準Khandro Tsering Chödrön,大概圓寂至今有十多年了吧。他們家是一個很大的家族,很多的高僧大德都曾經有蒞臨過,宗喀巴大師也曾蒞臨過他們家。因為是大家族,再加上他們家剛好位於藏人去拉薩的必經之路,所以很多的高僧大德都去過這。在拉薩大昭寺覺沃佛那邊有很大的兩個燈杯,都是黃金製的,據說那是他們家供養的。
曾經有一次過年的時候米滂仁波切去他們家,因為是一個大家族,過年都會很多人一起跳舞,而他們家就是跳這個格薩爾的舞,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舞。當時米滂仁波切就想到,原來他們家就在跳這個舞,但是這個歌詞可能要做一些調整。米滂仁波切本身是有宿命通,他就開始想到自己過去在格薩爾裡面成為英雄的時候一些種種記憶,他就開始想到,然後再把這個歌詞的部分做了一些調整,為什麼是調整歌詞,因為這舞不是搭配音樂而已,它是就是搭配著歌來跳。米滂仁波切心裡想這個歌詞可能要做一些調整,之後才有今天我們剛剛講的這個舞蹈。
此說法可能是屬實,為什麼呢?是因為格薩爾王的這個舞蹈的首次是康區,就是剛剛講的「拉卡藏」這個家族開始跳的。我剛剛講的上一世宗薩仁波切的空行母康卓慈玲確準Khandro Tsering Chödrön,她是出生於這個家族,她曾經有講過,她小的時候家裡也有跳過格薩爾的舞。
據說當初跳這個舞的時候總共有兩百個人,一百位男生跟一百位女生一起跳的,這是《岭舞極喜妙樂》舞蹈的起源。後來被推廣到拉薩,大約是1942年,第十三世達賴喇嘛尊者圓寂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尊者還沒有成長的時候,中間有一個可以說代理國王熱振仁波切,是他推廣的,1942年大年初三那一天拉薩才有跳《岭舞極喜妙樂》的舞蹈。那時候他們是邀請一個舞蹈老師,也是剛剛講的康區甘孜「拉卡藏(Lakar Tsang)」家族裡面的一個人,他們請這個人來當作他們的舞蹈老師。他們練習之後,在1942年大年初三那天,拉薩開始跳起這個《岭舞極喜妙樂》的舞蹈
後來敦珠法王在印度開始推廣這個格薩爾的舞,很多藏人都說格薩爾舞,因為敦珠法王覺得這個歌詞是這個米滂仁波切寫的,當然是與眾不同的舞蹈,必須要延續跟推廣,所以他就在印度大力的推廣。那時候邀請了當時在拉薩舞團裡面的一個人,請他來教這個舞蹈,後來在南卓林佛學院裡面每年都有跳這個舞。請了這個舞蹈老師在印度推廣的時候,在印度各個地方的像是錫金等還有不丹等地都有推廣這個格薩爾的舞,如今在西藏跳的舞跟印度的是略有不同。在西藏曾經有一段時間晉美彭措法王也大力的推廣,但是我想印度的這個格薩爾的舞應該是原汁原味的格薩爾舞,他們是邀請當時在拉薩跳舞的舞團裡面的一個人來教格薩爾舞,所以這應該是原汁原味的格薩爾舞。
大約是二十年前吧,我那時候去回西藏的時候晋美彭措法王也極力的推廣這個舞,那時候出家眾也在跳這個舞。出家眾跳這個舞的時候,他們就帶著面具、舞衣,還有所謂的這個披甲等等都有,那後來就在家眾裡面就開始有跳格薩爾舞的習慣了。如今在藏地很多在家眾都有在跳舞,現在反而是出家眾比較少跳此舞了。現在在西藏以及在國外藏人居住的地方都有在跳此舞,在家眾跳此舞的時候那就未必都要戴面具,因為在家眾都有自己的衣服,穿各種不同的這個衣服跳我覺得這也是可以的,每一個人服裝是不一樣的,但是所跳的舞都是一樣的。因為它不是金剛舞是格薩爾舞,所以穿著的話是不受限的,每個地方的服裝是不一樣的,但是歌詞與所跳的舞都是一樣的,我覺得各種不同的衣服應該也沒有什麼不對。